济南大学水利学院

【济大主页】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正文

何芳

2019-12-31 作者:水环学院 点击次数:

姓名

何芳

性别

出生年月

1975.07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

职称(职务)

副教授

研究领域

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招生领域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学术与社会兼职

济南市环境科学学会会员

电子邮件

chm_hef@ujn.edu.cn

通讯地址

济南市市中区南辛庄西路336号济南大学18+看奶禁用软件直播

个人简历

何芳,博士,硕士生导师。1999年和2002年于山东师范大学分别获得化学教育专业学士学位和环境科学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在山东省引进国外智力项目资助下于日本国立岐阜大学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研究工作,并于2005年获得山东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57月开始在济南大学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169月到20179月美国University of Idaho访问学者。近年来主要致力于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控制和微生物修复污染环境的研究工作。作为主持人及项目骨干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在WATER RESEARCHCHEMOSPHERE、环境科学等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教学工作

主讲《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物理化学》《环境学》等本科生课程,获得济南大学2011年、2014年、2015年、2018年本科教学贡献奖;主讲《高等环境化学》《环境生物新技术》等研究生课程。指导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训练项目。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均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承担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缓释电子供体聚合物同步去除地下水中高氯酸盐和硝酸盐机制(No. 21107031),主持;

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过硫酸盐预氧化强化厌氧微生物净化土壤中苯的作用过程生物响应机制No. ZR2019MD028),主持

3、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南四湖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迁移转化机理及归趋研究(No. BS2010HZ003),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高效镓基光催化材料的形貌控制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No. 21103069),第二位

5、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利用缓释电子供体聚合物去除饮用水源水中高氯酸盐的研究(No. 201202261),主持

6、济南大学博士基金:高效菌及其固定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No.B0519),主持

 

发明专利

1. 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体中高氯酸盐的装置,ZL 201320851955.9

2. 一种降解水中高氯酸盐的工艺及所用可降解复合材料,ZL201310714929.6

3. 一种针状纳米羟基氧化铁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201810733613.4

曾获荣誉

1201412月,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四位,证书号:2014-1-18-R04

2201211月,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位,证书号:JB2012-2-35-R06

 

代表性科研论文

1. Perchlorate removal using two component biodegradable carriers in particle-fixed biofilm reactor, Water Quality Research Journal of Canada, 2014,49(3):234-244

2.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Perchlorate and Nitrate Using Biodegradable Polymers Bioreactor Concept,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4, 2, 42-47

3. Occurrence and Fate of Nonylphenol Ethoxylat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in Nansi Lake Environments, China,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 2013, 85(1):27-34

4. Behavior and distribution of nonylphenol ethoxylate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sediments of Nansi Lake, China.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356-360: 1733-1738.

5. Investigation of isolation and immobilization of a microbial consortium for decoloring of azo dye 4BS. Water Research, 2004, 38: 3596-3604.

6. Biodegradation mechanisms and kinetics of azo dye 4BS by a microbial consortium. Chemosphere, 2004, 57(4): 293-301.

7. Removal of perchlorate from drinking water usingmodified polyester particles as carbon source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4,45(12)4452-4457

8. Efficiency of Biodegradation of 17β-estradiol by Lake Sediment, Journal of Civil, Architec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2, 34(4):125-130

 

教学著作

1. 何芳等,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改革探索,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06

2. 参与编写全国高校“十三五”规划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

 

 上一条:柳彩云
 下一条:韩雪梅